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東西武學‧異術合流-李明則的豔異江南風

 文/游原一

「豔紅羅襦裙紛飛,紅顏折腰舞袖媚」,在風雲變換的歷史歲月中,這是名伶們在動盪年代的故事……。李明則以簡約的形式手法,卻不失質感地保留觀賞時的趣味,其作品好似有一種中國風的表象線索,特別是那種豔異江南風,正指引觀者進入他的武壇俠客夢。

百媚千紅‧顧盼生姿

《中國風》在李明則的營構之下,不著痕跡地夾雜濃烈的東方氣息,但卻蘊含著現代主義的意味,展現出特有的浪漫異國風情,而畫面中的女性在其作品中正展示一種獨特的魅惑嫻雅姿態。1981年李明則以《中國風》系列作品獲得第六屆雄獅美術新人獎,該系列主要是以壓克力顏料在三合板上畫成的大幅連作,黑紅白的色調處理、濃重的平塗技法與裝飾趣味的畫風,處處可見李明則融合多方藝術表現的痕跡,這樣略顯拙趣意味的風格,在八○年代的台灣藝壇相當引人矚目。李明則將客觀對象進行變形處理,安排人物自屬的走勢發展,藉由不斷放大畫面區域的空間感,將觀者的視覺焦點集中在環境的經營上,讓人物與空間建立關係,進而產生主體與空間的對應力,並透過簡化人物軀體所展現出的線條美感,讓畫面中的人物好像呈現某種動勢,連人坐在地上,空間都能延伸,在靜默中帶著動態的曖昧。

拳風呼呼‧掌影飄飄

李明則童年閱讀的《阿嬸婆》、《諸葛四郎與真平》等連環圖畫,觸發李明則對於繪畫的興趣,這之中更著迷於武俠漫畫以及神話故事題材,而這些題材也成為李明則日後藝術創作的基礎養分。1984年李明則在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舉行個展《武俠世界》,在風格上延續著《中國風》的簡約之意,而題材則情繫所關注的武俠玄想世界,並融入常民生活、民間故事等素材,以浪漫化的方式處理武俠的意象概念,嘗試將所有的場景空間化,並分析每一個場景的位置與特色,以作為安排人物出場的舞台。

《武俠世界》巧思在於,李明則除呈現以三合板組合成立幅屏風的畫面型式之外,另也以三合板訂製成略向兩邊傾斜的ㄑ型畫板,使ㄑ型畫板與垂直牆壁構成一個四邊形的形式,三合板接合處向觀者突出,而接合處所形成的折曲,使空間富有交錯的意味,李明則運用這樣的技巧,將傳統二次元的平面繪畫,導向多次元的境界,由於曲折屏風或是ㄑ型畫板取景的角度不一,以致使觀者在面對這些作品時,僅能在有限的空間中,略窺武俠人物的部分姿態,若想瞭解作品的變化,則必須移動自身觀看的位置,徘徊於畫板上的每個徵象,在刀光劍影與躍馬奔騰中,追求一種觀看的樂趣。

率真的直接性

若以《武俠世界》相較之前的作品而言,可見李明則從早期作品較為拘束的象徵與裝飾的圖像中解放出來,轉向使用一種更為直接、強悍的色彩,線條也在簡約中帶著豪邁的傻勁,使作品呈顯一種簡單的真誠感。無論是早期作品類江南氣息的《中國風》或是《武俠世界》,均可見李明則並不關切精準的描繪客體與繁複的色彩遊戲,他是以一種直接性的圖像描繪與色彩的平塗填充,來完成作品的內容與形式,而在畫面上也極少見到特殊情感與隱晦心思的表達,僅抽離改變人物的形象,並根據重要性對它們進行排列,這樣形似童稚般的自發性,雖看似簡單但卻必須透過某種精密的營造法則,才能傳遞出這種直接性與簡約感的效果,實為李明則的獨門巧思之處。

俠骨柔情‧劍膽琴心

武俠文化的精神意涵和物質要素,成為李明則記憶與逸想的媒介,在鄉談傳聞或詩酒江湖的幻想中,李明則將其轉化後重新建立個人風格和藝術情趣,其作品均帶有一絲平淡與疏離的共同調性,隨著緊湊的武俠章回事件之間,將腦海景象慢慢組織成有機的畫面,重新建立一種復古的真確度。

李明則以粗獷的線條與強烈的色彩,來分享他個人熱衷的武學之道,藉由人物主體的放大,以及背景場景的推遠與細節化(如樹葉的描摹),畫面中每個意象之間既孤立又聯結,人物主體在他所架設的場景中,成為唯心空間的詮釋,再現一種武俠場域。李明則藉由融合、貫穿與錯置的手法來跳脫時序、空間與風格的發展,演繹出一種具有現代意識的東方美感,透過主體的寄託與場景的再造,李明則在東西武學所激盪出來的衝突之中,實現自我縱橫江湖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