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原一
每個文字裡,都隱藏著許多獨特感覺的時空和記憶,對文字有著特殊敏銳感觸的徐冰,繼武曌之後,再度打破千百年來的造字原則,再造「徐冰文字」。
「徐冰文字」,圍繞著書籍、字型以及書寫等創作主軸進行發展,如同細胞繁殖一般,不停的分裂、再生,但非單純的分裂,而是重新篩檢與再次排列基因,作品因而不斷的繁衍出另一種性質,顯示一種多元文化的混合特徵。「徐冰文字」將時間和過程這類抽象概念,演繹出思維的視覺形象,使得作品具有太多不確定的可能,有著無法釋讀的阻隔現象,然而卻是這種阻隔的現象,才能精準地表達出徐冰真正的意旨。
在藝術發展歷程中,無論是探討視覺與媒體技術上的可能性,如《天書》、《鬼打牆》、《文化動物》,或是摸索不同形式文字和圖像媒介的對話,包括文字製作、文化載體,如《文盲文》、《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地書》、《木、林、森計畫》,皆可見徐冰始終專注於文字與閱讀的表現議題。作品中許多看似詭辯的媒介、形式,不斷被重複、發展與構築,這正是徐冰以一種獨特見解的力量,切入事物不同角度與層次,關切著藝術與文明的本質、文化間的類似與衝突…等問題,遊走、掙扎於西方的現代與中國的歷史,在中西文化矛盾之縫中,思考、懷疑,但在作品所產生的質疑背後,卻又是充滿感性的悖論與批判。
徐冰希冀自己的藝術創作,能轉化成對社會有價值的活動,執守著藝術要為人類服務的信念,期待自己的創作能對人類文化活動有所助益,藉助「徐冰文字」所產生的荒誕力量,試圖去碰觸、改造人們思維習慣。
在不斷的結構、解構再結構的進程中,徐冰戲弄著文化概念跟知識的侷限性,揭開文化根本和思維基礎的面紗,使得人們常有在與常理相違的荒謬感中,轉換到豁然開悟的頓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