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原一
在架構不明的空間中,既透明又充滿了謎題,在表象與感覺之間,設定了一種矛盾的聚合體與曖昧的虛擬意象,在此氣氛襯出的空間感中,使得觀者的眼睛凝止於一種全然的默想,一種排除物質性並暗示著精神距離的完整區域,於是停止解讀、說明,沉浸於一種乾淨純度的知覺,只是靜靜地望著陳威圖的作品。
陳威圖以天生敏感的調和力,將表象與感覺之間的拉扯,喚作成震盪的影像感,其《美好系列》係取自影像畫面,將影像轉換成圖塊,藉由筆觸讓圖塊邊緣呈現墨暈的效果,孕育隱晦的色調,漸淡向邊緣,而形成純然的透明,使畫面看起來有點模糊與失焦,造成視覺與心理上的落差,在擺盪虛實之間,保持一個曖昧的距離,避免過於黏膩。
陳威圖試圖從《美好系列》,發抒他所堅信不疑的美好與希望,沒有記憶與時間的感嘆,也沒有痕跡的餘溫,只要遠遠的看著它,不要靠得太近,藉由色彩表象,使畫面具有一種生命氣息與悸動的平坦性。
比如畫面的圖塊,雖說陳威圖是參考影像,但經由創作者一個主觀抽象化的過程,使得造形、顏色並非直接參照影像的模糊結果,反使表象拉扯於影像的鏡頭效果與物體的抒情造形之間,交融成一個柔焦般的鬼魅意象,而表象本身也不會延生出太多的情感想像,例如懷念、記憶…等等。在這種氛圍中,迫使觀者不斷地在一個曖昧架構不明的空間中,對表象與感覺的關係協調與銘記。
雖然醞釀出這迴盪的氛圍,卻也存在問題的要素,觀者介入其中,也因觀者的某種介入,使得觀者個人知覺的有限與無限性,在開展的可能性下,面臨作品的實驗性常感到困惑,而藝術家在面臨創作方向未明朗的處境,亦吐露出一種急於尋覓歸屬的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