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在那粼粼波光中的裸身映象-談尤瑋毅的創作兼記2015「『游』戲人間」個展


文/游原一


裸像不是一種藝術題材,而是一種藝術形式3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1983)


裸體,美在哪?此一提問,有著萬種答案。裸體之於藝術家就如同愛情之於詩人。自有藝術家以來,藝術家便從不吝嗇在裸體上展現他們的才氣,而促成裸體樣貌富有拘束與奔放、肉感與纖細、樸實與華麗、幻想與象徵等多樣性,也因他們的努力讓裸體成為藝術表現的主要媒介之一。儘管,裸體並非是普世共通的主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裸體不論係在西方美術史或是當代視覺文化,身體裸露始終是藝術家致力的焦點之一。在當代視覺文化中,裸體不是被用來呈現慾望物件,用來激發人們對某些商業產品的渴望,就是被當成人類境況的某種沉思,帶有肉體脆弱的內在涵義,如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1)。有趣的是,裸體在西方藝術史上,反多將裸露身體當成是關注展現美與真實的理想狀態及技法之焦點。無論是從希臘時期菲迪亞斯(Pheidias)到迄今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1937-)對於男子形體之著墨,或是從阿芙柔黛蒂(Aphrodite)至吉奧喬尼(Giorgione,1477-1510)、提香(Titian, ca. 1488-1576)這一路古典神話討論的裸女脈絡,「裸像」其所蘊含的意義是多方的。依此言之,以裸身作為繪畫表現的尤瑋毅,此一決定是否過於倉促?畢竟,「裸像」在西方藝術史上已是重要代名詞,無論係強調男性裸身的英雄氣魄,或表現女性胴體的完美勻稱,相關傑出作品早已不勝枚舉。究竟,面對這根深蒂固的傳統題材,他應如何重新作出自主性的詮釋,才能有別於既存框架,這是他無可迴避的難題。

「游」戲人間13  油彩畫布116.5×72.5cm  2015(圖版來源:尤瑋毅提供)

特定寫實理想化的再現傳統

尤瑋毅的作品其實是一目瞭然的難懂,作品走向時而清新與沉重、時而簡練與繁複,又時而寫實和抽象,其作品的裸身意象便在這忽升忽降的節奏中勾勒成形。他筆下的裸像宛如寶石般閃耀,有著難以忽視的視覺份量與哲意詩性,到底,我們該如何形容畫中那些兼具悠閒雅致與戲謔鄙視的裸像,這是棘手的。在他明確的寫實繪畫紀律中,該裸身形象就隨著色調和筆觸的增值循環,開始回響他一種計算後的介入心得,裸身象徵的秩序亦此逐漸運行開展,引領吾人目光暫時停留在一個他所認為舒適的空間裡。尤瑋毅的構圖是簡約的,但顏色則是極有密度。觀者視線會被他筆下人物的肌膚質感所勾引,而不自覺的追隨人物膚色色調的蛻變與關切筆觸塗刷推移的痕跡。在此過程,我們並不是被迫去觀看他所展現的裸像,而是不自覺的參與他所架構出的這種認同過程,這是其作品魅力。在「『游』戲人間」裡,尤瑋毅靜靜地凝視人體,一方面記錄著女性身體那從容而美麗的時刻,另一方面則摹繪著男性身體那放鬆且自在的狀態。他所描繪的女身,有著悠閒的態度、象徵的姿態與白皙滑緻的膚質,映襯之下,其刻劃的男體,除延續該系列作品一貫的閒適氣質外,更具有趨於某種病態與失焦迷濛的神情樣貌。整體言之,「裸像」意旨貫穿其作,各作品既獨立展示又系列並置。「『游』戲人間」的作品特質殘留過往經營「男人語彙」的習性,部署作品邏輯大都是個別圖繪作品,再醞釀、串聯出整體的視覺性主體。4望著他的新作,總會有種異樣感縈繞心頭。雖說,讓作品懸宕在藝術與色情的邊界,一直是尤瑋毅的創作特徵,但從他籌劃新作的片段推敲,尤瑋毅更關心3的是一種特定寫實理想化的再現傳統。相較以往張牙舞爪的作品秉性,2015年的作品顯得溫順。筆者以為對一位深諳寫實意象規則的創作者來說,欲精準再現作品圖像係不難的,但尤瑋毅重新打造的裸身顯像其所誘人之處並不在於「它很像」,而是他努力的避免畫面中最不需要的廉價色情品味,從《游戲人間#6》(2014)那令人心蕩神馳的姿勢,即可察覺他在思索如何讓作品「裸而不色」的問題上所耗費之心力。對比過往作品大膽的畫面訴求與性別暗示,這次,尤瑋毅顯然很謹慎的計議他所欲顯露的視覺氣質,因他深知,只要處理的筆觸一歪,作品的整體形象便會翻轉到色情層面,而又陷入過往《廁所文化》(2006-2008)、《彩虹系列》(2008-2009)作品的窠臼,這是他努力迴避的。

「游」戲人間#17 油彩畫布 91×65 cm 2015(圖版來源:尤瑋毅提供)

阿基里斯的憂愁

「『游』戲人間」係尤瑋毅希冀透過繪畫來剖析人性深層情感面的嘗試演練,無論是畫面水景的設定、或玩具物件的算計,均凸顯他企圖以暗藏的線索來喚醒觀者潛意識中對於美好境界的嚮往。尤瑋毅選擇極具實感的色塊來打造人物肌膚,且輔以諧謔物品來狀擬他對於身體與物件之間的設想,從早期的香蕉到近期的小鴨,諸多配件看似明說卻是暗喻,雖是細節但卻充滿畫面,每每總能替其作品增加刺點(Punctum),讓這些刺點毫不修飾的穿透觀者心緒,這是卓殊的。尤瑋毅的寫實技術是無庸置疑的。5作品,偶爾憶起人們曾評論他的作品涵義過於直白。尤瑋毅偏好運用身體與物件的關聯來增強畫面圖像旨趣,這係他創作手法的優勢與慣性,卻也是其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之處。即使,裸像本身已能暗示諸多官能快感,但他仍會有意的在畫面中放進很多看似「必要」的物件。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當物件介入畫面時,裸像立時會變成一種很敏感的畫面,此際,這些物件則顯得扎眼,如《游戲人間#13》(2015),彷彿他所描繪的焦點並非裸像,而聚焦於另一種形式的探求,亦如《游戲人間#14》(2015)和《游戲人間#11》(2015)二者所流露的視覺領會對於觀者係不同的,那隻「鴨子」頗有狐假鴟張之姿,有時,畫面的調味是必須的,但過強的調味是會壞了審美胃口。另,對於圖像意符與翻轉意指的拿捏也是需仔細考慮,例如鴨子之於自身創作的價值,從《廁所文化3》(2006)到《游戲人間#16》(2013)、《游戲人間#4》(2014)至《游戲人間#7》(2015),這長達十年的鴨子形象,仍滯留在一種類別化的循環錯覺,鴨子對於十年前與十年後的作品意義有何差別?這係容易引人發難之癥結。拉開尤瑋毅創作概念的涵蓋面,我們其實可以預設他的創作是以一種個體生存疏離現象作為社會緊張壓力的反射狀態,這是他未來作品發展可期的創作路徑。尤瑋毅,一面馳騁於浪漫空靈的想像,一面卻興嘆現實際遇的殘酷,以其清澄深邃的畫風,叩問人生的歡愉憾恨,這係令人玩味。然而,事物須由約定俗成的意義擺脫,才得見事物自身。關於尤瑋毅目前的藝術實踐,無論是創作議題或繪畫語言,若欲作為表現當代寫實性格之代表,他的作品距離醒世啟蒙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倘若他能體認裸像議題的袤廣,打破過往裸像所象徵的高藝術的審美規則,轉而強調種族、健康、年齡、地區之於身體意義所構成的可能性,利用不斷定義和改變認知的過程,漸次更替其作品在情色傾向和觀者每對其作品審美經驗上的羞怯感,不再回望逝去的榮光。未來,唯有不停的反覆調整,才能夠拉開自身作品與已存作品的差距,讓目前的作品風格能逐漸完整且和諧的讓位給新階段,直至最終,淬鍊出難以取代的風致語彙。

「游」戲人間#14 油彩畫布53×72.5cm 2015(圖版來源:尤瑋毅提供)

一種抽象概念的裸像

觀看並非無意識,每一次注視,便決定一次可見物的秩序。我們總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是裸像,它也許是詩意的、感情的、喜的或愁的,穢的或潔的,但偏偏「觀看」係會隨著時間及文化而有所轉變。隨著歷代藝術風格的丕變與內涵的複雜化,裸像藝術表現亦變化多端,而其所欲彰顯的理念亦各有異。各種裸像典範的建立或突破、變體或特例的出現,其背後均隱藏著極複雜的因素。尤瑋毅所揭示的是裸像係塑造而成的,它不再是參考品,它僅是形塑文化銘刻過程的媒介,裸像並非單一人物性格的個別展示,係經過設計的人格特質。面對裸像,藝術家的能事,便是重尋裸身景象,並嘗試添入他們的標記,用屬於他們的方式,再現裸身意象。重新檢視尤瑋毅的創作,發覺他頗有張潮6以晉人風流遊戲人間的意味,頓時才有那麼一絲明瞭,他的算計原來就在那風流灑脫的身影裡。【圖1】


【圖1】尤瑋毅創作記錄。圖片取自尤瑋毅Facebook



1 本文係根據〈未完的裸像樣本-記2015尤瑋毅「『游』戲人間」個展〉一文增修。該文刊登於《典藏今藝術》,2015:9,第276期。
2 展覽日期:2015.09.01-2015.09.30;展覽地點:日帝藝術。
3 The Nude: A Study in Ideal Form,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中譯《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著,吳玫、甯延明譯,台北:先覺,2004。
4 拙文,<擁有太多祕密的男人-尤瑋毅的男人語彙>《男人語彙-尤瑋毅創作個展》,台北:朝代畫廊,2009。
5 李依依,<尤瑋毅「游」戲人間>《Focus焦點藝術》,2014:2,頁73-75。
6 張潮(1659-1707),清代文學家,著作有《幽夢影》、《虞初新志》等文。